禤桂芬醫生

恭賀「香港黏多醣症暨罕有遺傳病互助小組」成立20周年, 祝願所有病友及家屬生活愉快, 繼續成為生命鬥士, 發光發熱, 百尺竿頭, 更進一步。

你們的成立, 不但見證了香港罕有遺傳病的醫學發展史, 亦難能可貴地見證了醫患同心, 一起分享治療, 復康及生活心得,發揮了互助互愛的力量。

猶記二十多年前, 香港對罕有遺傳病的治療, 真的可謂「百無」! 作為第一位醫治高雪氏 (Gaucher’s disease)和黏多醣症(Mucopolysaccharidosis) 的兒科醫生, 當然困難重重! 診斷要送往美國臺灣等地作遺傳及生化確診。治療需要從美國引入藥物。在無錢無物的情況下, 偶然給我在醫管局找到一個Health Care and Promotion Fund, 可以申請治療罕有病的撥款。在全無經驗下, 但為著病童, 於是大膽一試。努力搜集文獻, 寫了長長的申請書, 好似寫論文一樣。 幸得順利通過, 但還要幾個月就寫詳細報告, 解釋進展, 才能繼續得到撥款。

當年幸得藥劑師的全力支持, 幫忙與海外藥廠聯絡; 衛生署還要醫生一力承擔責任, 真有點像過五關斬六將的感覺。 終於病童在一年內開始接受藥物治療, 期間因為病童的肺部亦受到影響, 需要加倍藥物劑量治療; 霎時間, 那裡找過百萬的醫藥費 (當年的藥物真是很昂貴的,動輒過百萬)。但病情已不能等, 唯有憑著信心先支付,再等申請批準。回想起來真的有點勇! ( 當年我的月薪約10多萬)。

黏多醣症當年在業界仍很陌生, 要開研討會向有關醫生探討給病童作骨髓移植治療的可能性。終於香港作了第一次替黏多醣症病人骨髓移植, 亦開創了癌症以外骨髓移植的治療。

後來, 不同的遺傳罕有病認知越來越多。如龐貝氏症 (Pompe Disease), 法布瑞氏症(Fabry disease)等。家屬及病者亦自發組織互助小組, 爭取治療的機會和權益, 探索社會的資源和社會人士的認同。成人內科醫生亦開始慢慢加入參與治療。馬歷生, 賴氏兄弟等都是期間的表表者和生命鬥士, 很值得我們的敬佩。醫管局亦成立特別專案小組, 讓有關醫護討論每個個案, 商討應否給予治療, 監察藥物的應用及撥款。

在這20年的歷程中,我們見證了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患者們勇敢面對疾病,家屬們不離不棄, 社會各界人士伸出援手, 共同譜寫了一曲曲爱的讚歌。正是這些無私的奉獻和堅定的信念,讓我們在艱難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然而,我們也深知,罕有遺傳病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 許多患者在診斷、治療和康復過程中,依然遇到諸多困難。 因此,我們不能停下腳步,必須繼續努力,推動更多的政策支援,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權益和福祉。

在此,我給你們送上最誠摯的祝福和最崇高的敬意!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醫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一定會為你們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光明。 也祝願所有患者和家屬,生活幸福,健康平安!

– 禤桂芬醫生

返回「緣、愛、聚於HKMPS」

Comments are closed.